2013年12月23日
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現場鑒定會盛況
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現場鑒定會盛況
經過2年的不懈探索,我國中央空調領域的又一項原創技術在珠海正式問世。
出席當天鑒定會的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朝暉直言:“這一突破對制冷行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。對后續開發出更多節能環保、技術領先的產品,從而降低能耗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意義重大。毫無疑問,格力電器再次成為中國空調行業的引領者。”
多年磨礪方達技術巔峰
據了解,此次獲封“國際領先”稱號的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,其核心技術之一便是格力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。2011年,格力便曾憑借“全球首臺高轉速大功率的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”,獲評“國際領先”水平。該項技術亦曾入選“2011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十大新聞”。
據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員介紹,目前空調行業核心的研究方向即為“節能環!薄!敖陙恚窳﹄娖魇冀K牢牢把握行業發展脈搏。自上世紀90年代末,便正式啟動節能變頻技術研發。低碳節能不能停留在口號上,而要以實際行動研發革命性節能產品!痹撠撠熑私榻B。
以此次產品涉及的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為例:有數據顯示,2020年我國將新增約100億平方米的公共建筑。如其中20%采用格力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,每年將節省電能逾10億度。
對此,張朝暉表示,“在此基礎上,格力電器在國內外首次將可再生的光伏能源與制冷設備相結合,這款產品蘊含著極為先進的環保理念,也能夠極大地節約化石能源消耗,為用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!
不僅如此,為實現該項技術創新,格力電器在多處關鍵技術亦實現突破:如成功解決了太陽能直流電直接驅動空調的難題,將光伏能利用率再度提升約6%~8%;成功實現自動尋找到光伏電池的大功率點,得以大限度利用光伏電池……。
“多年來,格力電器一直將科技研發與產品創新置于高戰略位置,2011年格力電器用于空調相關技術研發的費用超過30億元,2012年則超過40億元,在全行業絕無僅有。正是多年的執著與磨礪,格力電器才能一再問鼎技術巔峰!睆埑瘯熣f。
這項技術的環保意義有多大?
有調查數據顯示,在我國,建筑能耗已經與工業、交通共同構成了三大主要能耗,約占社會終端能耗的20.7%,其中空調及采暖能耗占據大部分比例。
據格力電器工程師介紹:“降低建筑能耗的方式有很多種。比如改善建筑結構、采用節能燈具等,但這些方式效果有限。業內公認的辦法還是利用可再生資源。太陽能是首要考慮對象,也是研究熱點!
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應運而生。據格力電器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,目前國內的光伏技術已較為成熟。此次經過格力自主研發設備上的能量轉換裝置,太陽光被充分吸收后,將以高效率的形式轉換為電能,直接驅動中央空調機組進行穩定運轉工作,更有創新的是,其首次實現了在機組工作時或停機時將富余光伏能反向發給市網,保證了太陽能絲毫不浪費,得到大化利用。為給客戶帶來智能便捷的管理,格力還提供了發用電一體化管理平臺,對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進行節能、智能的調度和控制。
這項技術的環保意義有多大?對此,張朝暉表示: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。夏季用電高峰期間,空調耗電占據了很大比例。近幾年,由于電力資源不足,上海、杭州等地,已多次拉閘限電。此時如果能有大量用戶將太陽能加以利用,必然會極大緩解全國范圍的電能供應短缺局面。”
一組數據可以更為直觀地展現該項技術的重要意義。以珠海地區為例,一臺400kW光伏驅動變頻離心機每年帶來的環境效益將包括:節省電能57.12萬千瓦時、標準煤199.48噸、少排放552.45噸二氧化碳、減少火力發電粉塵150.72噸、節約水資源221636萬升。
“在當前發展背景下,節能、環保是民族企業對國家發展的重大貢獻。格力電器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必將成為用戶的理想選擇,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!眹夜澞墉h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黃輝說。
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
“格力電器將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與光伏系統結合,這一創新理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,示范意義重大!睂Υ,張朝暉總結道。
他將該項技術的意義歸納為三方面:其一,作為用電大戶,空調業若能普及太陽能產品,必將大大緩解全社會用電壓力,推進工業化進程;其二,該技術已顯著領先國外品牌,對中國民族企業搶奪制冷技術話語權、搶占市場資源、維護民族利益意義重大;其三,當前國家大力支持光伏產業,格力電器此舉符合國家層面的發展思路。
對此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,“作為全球大的空調生產企業,格力電器必須承擔引領行業發展的重任,竭力為世界節能事業的發展、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貢獻力量。作為民族企業的代表者,我們應有更為廣闊的視野,站得更高方能看得更遠。”
這一思路再次與國家層面的發展理念相契合。
“未來,轉型升級、節能減排的主力軍必將包含民族企業。近年來,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,國家也不斷加大該領域的投入比例!秉S輝指出,“對經濟結構調整不能掉以輕心,格力電器作為創新型民族企業代表,努力通過持續性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經營,實現質量和效益的雙增長,從而讓中國企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”